首页 > 灵异恐怖 > 快穿之混低保日常 > 第216章 第四个古代世界(26)

第216章 第四个古代世界(26)(2/2)

目录

大皇女为天下女子开女,最近悟到了一点,女子体弱,才更要习武强身。

此举不是为了向男子证明,男子能做之事,女子照样能做,只是为女子自身。

想透这点后,大皇女特意找了母后,向她求走凤翊卫中侍卫,捎带两名先生。

昭明帝见了,也日日来找小皇后要人,小皇后可自由出入皇宫,大多数时候,出去都不带着他,回来之时,她的凤翊卫里,就多了些人。

昭明帝不知,自己住了四十余年的京城,怎么在小皇后这处处是人才。

小皇后唯独选了许武进士,在昭明帝看来,就是武状元,也有不及这许进士之处。

又看小皇后将许武进士家中老小一并打包,就知一定有不凡之处,爱才心起。

“朕的龙骧卫,梓潼看上了谁,尽管拿去,只是你凤翊卫要与朕一换一。”

燕飒茗认真单独给昭明帝解释过好些次,她看中只是一些沧海遗珠,与朝中大臣无法相比,只是在某些方面有些天赋。

昭明帝不信啊,就是认为她的凤翊卫好,被要多了人,燕飒茗就不是要者不拒,全部都给。

“换吧,换吧,官家看中的,都换走,龙翊卫给够就好。”

朝堂之上的大臣,燕飒茗已经磨合,他的奉旨与官家的圣旨,都是一样。

这新选的状元郎,年纪大了,倒是不掐尖要强,很是圆滑,只是探花郎,亲眼见到帝后双圣临朝,有本启奏。

“高公公,去教一下探花郎规矩。”

后宫许久未进这么貌美的太监,高公公还希望这探花郎不识抬举,好送进宫里,博皇后主子一笑。

可惜,见到高公公,有听到他嘴里一句昭明十二年进士,探花郎什么都不敢说了,怕多说一句,就要与高公公结伴。

“这未央殿多好的去处,你小子这是不识抬举,看见那边的伍大人没,也是从皇后主子的未央殿出来的,现在可是正三品刑部尚书。”

进了未央殿,确实还能出去,但出去之后,有些东西就再也回不来了。

未央殿相当于一个特殊的学习机构,高公公是校长,大臣们被昭明帝和燕飒茗送去进修,凡是能出来的,最少都是官升一品。

未央殿进修的含金量是有的,关键是能够快速得到顶层上司的信任,瑕疵也是稍微有点,看伍大人的模样就能能知道。

“公公一番垂青,实在令晚生受宠若惊!晚辈初入朝堂,不过是一介寒门书生,承蒙圣上恩典赐下探花之名,可胸中所学尚浅,朝中诸事更是懵懂。

如今正是需要在御前、在六部前辈身边悉心学习之时,还望公公体谅晚辈一片赤诚,晚辈定当留在朝堂,兢兢业业为皇上尽忠。”

满天下三年只挑三个的人才,罕见有蠢才,探花郎执学生礼,言辞恳切,高公公砸吧砸吧,饶了这小子一回。

他也曾有过年轻气盛的时候,那时也认为自己身为御史大夫,就有劝谏之责。

“皇后主子,奴婢已经教了探花郎规矩,他往后,不会再犯。”

大臣们受皇后淫威已久,见到终于有毛头小子愿意跳出来,都想看热闹,可惜,皇后的未央殿许久未进新人。

在高公公向下走时,伍尚书已经在打量这位新入仕的探花郎,是个做太监的好苗子。

看探花郎反应过来,不免觉得可惜,若是真送去未央殿,探花郎那一刀,他亲自动手。

探花郎吃亏就在年岁尚小,平日里埋头苦学,教他的先生,也不多说皇后之事。

感受到身后目光全部挪开,已经湿了后背,刚才可是在鬼门关上走过一遭。

燕飒茗又做了一件好事,这位探花郎自请去南边,做一小县令,等在回京城时,带的是万民伞。

周家犯的大错,昭明帝不与周贵人计较,大皇子也受了牵连,从兵部出来,去了大理寺,掌司法。

大皇子知道能留下一条性命,就是父皇开恩,不敢抱怨,安心做着大理寺寺卿,还让大皇子妃带着孩子,日日入后宫陪伴周贵人。

周贵人一直是在钻牛角尖的,直到看见与哥哥三分像的皇孙,眼眶中一下浸满了泪。

大皇子妃让人先将两个孩子带去御花园,自己再细细安慰母妃。

“平南大将军得胜,这是喜事,母妃再是喜极而泣,也要注意些。”

这是在提醒母妃,周家如今已是二皇妹的刀下亡魂,不要看不清。

“夫君刚入大理寺,近日政事忙,等忙清了,过些日子,再来看望母妃。”

大皇子妃句句不提周家,但处处都是周家,大皇子为何去了大理寺,不就是受了周家连累。

“夫君自觉不孝,嘱咐儿臣,带孩子们过来陪陪母妃,儿臣也想着,母妃与他们多日未见,许是想念孙儿。”

周家血脉,如今尚在的,就是大皇子这一支,大皇子妃想要今日入宫前与夫君说的,只与母妃聊孩儿如何可爱。

“你有心了,本宫,不,我,我不会做那傻事,连累我儿,六皇子日后婚事,还需要你这个长嫂多操心。”

再是如何,没能当场随周家去了,周贵人也已经清醒。

她膝下尚有两个皇子,大皇子从兵部去了大理寺,以后怕是升迁无望。

六皇子很长一段时间,都是宫中最小孩子,受惯了骄纵。

这才几日,每日从学堂放学,都特意来她这冷宫似的钟粹殿,人看着都黑了。

皇宫之中,隔墙有耳,大皇子妃不敢提周家一字,周贵人也只能以这种方式说明。

还好,还好,母妃终究是想明白了。

嫔妃自缢是大罪,若是周家尚在,连母族都要被连累。

因为周家,夫君已经受了连累,若是母妃在想不开,就再没有希望。

“六弟的还小,母妃想喝六弟妹的一杯茶,还要等些时日。”

目录
返回顶部